多年以来,财务造假问题一直存在。上市公司如果出现连续亏损,为了避免退市,往往会选择铤而走险通过虚增利润的方式来保住上市公司的资格;
另外,由于IPO审核进程的加快,不少公司准备加快冲击IPO的进程,如果企业业绩短期内达不到上市的要求,不少企业也会走“捷径”-粉饰财务报表。
本文试着从一些案例中总结出财务造假的“信号”,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1毛利率高于行业内其他公司
如果企业报告期内生产技术、经营模式没有发生较大的改进,毛利率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发现企业的毛利率提升较快,往往需要多加小心。
如A公司从年至年6月,综合毛利率从22%上涨到30%,在此期间公司的生产技术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改进,取得超过行业平均毛利率是不合常理的,并且该公司产品的售价在报告期内呈现下降趋势,而单位成本却在一年之内下降了20%,后来发现公司是通过少计成本的方式虚增了报告期内的利润。
2预付款项和在建工程期末余额较大,报告期内固定资产增速较快
很多舞弊案例显示,预付款项、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往往暗藏“地雷”,如果公司存在体外补给成本的情况,往往需要通过虚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预付款项等形式实现资金的闭环。
案例1.雅百特
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百特)以虚构海外工程项目和国内外建材贸易的方式虚增业务收入,粉饰财务报表。
雅百特于至年9月通过虚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木尔坦公交工程项目、虚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等手段,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达5.8亿元,虚增利润约2.6亿元,其中年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达73%,年前三季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约20%。
巴基斯坦木尔坦项目业主方为木尔坦发展署,建设城市快速公交线,总投资超过3.5亿美元,木尔坦发展署根本没有和雅百特合作,年报所说的收入完全是子虚乌有。
年,雅百特以虚假采购的方式将资金转入其控制的上海远盼、上海煊益等关联公司,再通过上海桂良、上海久仁等客户将资金以销售款名义转回,构建资金循环,伪造“真实”的资金流。同年,雅百特与境外公司伪造虚假的建筑材料出口合同,将报关出口至安哥拉的货物运送至香港,然后再由其控制的关联公司将货物进口回中国。
案例2.尔康制药
年11月23日,尔康制药发布公告,尔康制药年年报虚增利润总计2.31亿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柬埔寨尔康虚增主营业务收入2.29亿元,预计虚增净利润2.09亿元;另外一部分是公司在北美地区的代理商SYN公司产生销售退回,未能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导致虚增主营业务收入0.26亿元,虚增净利润0.23亿元。
尔康制药最近三年的固定资产增长速度较快,从年账面价值7.19亿元增长到年底的17.69亿元,其中房屋建筑物占固定资产比例分别为49.7%、71.01%、72.32%。年和年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金额为6.78亿元和5.55亿元。公司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远高于同行业公司。
但根据公司披露的房屋建筑物金额测算年应该缴纳的房产税金额至少应该是.42万元,大于公司实际缴纳的房产税金额。因此尔康制药可能虚构了部分房产。除此之外,尔康制药公告显示,近两年进行了超过2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