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行车,不管是对于机动车,还是对于驾驶员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在高温天气行车时应该十分注意,不要过度行车,不然对于机动车和司机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避免发动机温度过高
夏季炎热天气驾驶车俩行车中,应随时注意水温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度,尤其是车俩在重或在山区到了行车时,更要注意防止发动机过热。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选择阴凉处停车降温,可掀起发动机盖罩通风散热;及时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热器芯片间嵌入的杂物。待温度降低后,检查发动机冷却系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
二、及时检查燃油
温度越高,燃油(特别是汽油)蒸发越快,越容易在油路中形成气阻。因此,夏季应及时清洗燃油滤清器,保证油路畅通;行车中将一块湿布盖在燃油泵上,并定时淋水以保持湿润,减少气阻的产生。一旦燃油系统产生气阻时,应立即停车降温,并扳动手油泵使油路中充满燃油。
三、防润滑不良
温度过高时,机油黏度下降,抗氧化性变差,造成润滑不良。因此,夏季应及时换用高排号机油(如E-CA40),经常清洗保养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保证机油畅通、散热良好,并及时添加或更换。
四、检查电瓶“亏水”
夏季气温高,蓄电池电解液中水分蒸发快,液面下降快,甚至极板露出液面,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因此,夏季应经常检查蓄电池内液面高度,及时添加蒸馏水,保证蓄电池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五、防制动失灵
制动液在高温环境中易蒸发汽化,在制动管路中形成气阻,制动蹄片也容易烧蚀,造成制动失灵。因此,夏季应及时检查调整制动系统,及时添加或更换制动液,彻底排净液压制动系统中的空气,并保证制动皮碗、制动软管和制动蹄片的完好。
六、经常检查轮胎
夏季公路路面温度常常在60度以上,汽车轮胎的使用环境恶劣,会引起轮胎爆破,严重者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开车要经常检查轮胎的温度和气压,保证轮胎气压标准。若发现气压过高或不足,应及时调整。如果发现汽车轮胎温度过高,应及时将车停于阴凉处休息降温,切勿采用泼冷水的办法降温,这样会因胎面和胎侧胶层各部分收缩不均而产生裂纹。
同时,应及时清理胎体内的杂物。轿车行驶中,轮胎表面会嵌入一些杂物,如钉子、石块、玻璃、铁片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杂物将插入胎体内,引起脱层甚至爆胎。在午间酷热时,应适当降低车速。
七、刹车不灵应急处置
夏季行车中,往往因出现制动管路气阻、破裂或制动液、气压力不足等原因,突然出现制动失灵,失效现象,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驾驶人发现车辆突然制动失灵、失效时,要沉着冷静,握稳转向盘,立即松抬油门、降档,实施发动机牵阻制动。使用手刹不可一次拉到底,避免制动盘“抱死”,丧失制动力。
当发现汽车制动系统过热时,严禁冷水直接浇在制动轮毂上,防止制动毂发生爆裂,如果发生制动爆裂,汽车应立即停驶,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八、不宜立即进入暴晒车辆
夏天天气炎热,室外与车内的温度较大。车里的温度在中午甚至能达到50度以上,立即进入容易身体不适。此外,含酒精的压缩气体等易燃易爆物不要放在车上。
九:防疲劳瞌睡、高热中暑
夏季气温高,驾驶员睡眠不足,行车中容易疲劳磕睡。因此,出车前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利用早晚时间行车,避开习惯睡眠时间行车。夏季日照强,驾驶员流汗多,精力消耗大,易发生中暑。为预防中暑,驾驶员在出车前和行车途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多饮用清凉饮料,并注意补充盐分。
十、防途中遇险
在炎热的天气里,路面上的灰尘较多,附着系数下降,沥青柏油路面在太阳暴晒下变软。制动时,表面的沥青粘在车轮上被揭起,降低了制动性能。驾驶员应谨慎驾驶。夜间还应注意路边、桥头乘凉露宿的人员,防止撞压。通过铺有农作物的路面时,应降低车速,不要轻易使用制动,以防侧滑;也不要去碰堆放的农作物和器具,谨防有人在其间休息;并注意预防有人从堆放的作物堆中突然横穿公路;通过后还应停车检查车油、排气管上是否缠有农作物。
临洮交警提示:高温下行车,司机心情烦躁,最好准备些毛巾或湿纸巾,还需准备些人丹等防暑药物,注意情绪的调整,千万不要开赌气车和疲劳车,要贯彻安全第一的驾驶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