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域无垃圾综合整治过程中,如何转变老百姓的思想,实现爱护环境从“被动引导”到“主动出击”,这是摆在农村环境治理面前的一个难题。面对这一难题,上营乡创新治理模式,采取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兑换商品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而且改变了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的生活习惯。如今的上营乡,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初春的暖阳下,赵家台村村民贺凤英正在整理家门口的木柴。对于她来说,自家门口的环境卫生打扫干净了、木柴摆放整齐了,心里才会感到舒服。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贺凤英:现在国家把路做的这么好,我们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人走上也感觉好。
跟贺凤英一样,每一个赵家台村的村民都把搞好环境卫生当成自己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这已经成为了村民的日常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要从上营乡新颖的环境卫生治理模式说起。
上营乡人大主席杨信:从年6月2号开始到目前为止,赵家台村已经回收各类废铁、废纸板、玻璃瓶、地膜的价格是一万两千多元,目前兑换商品也是达到一万两千多元。
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兑换商品这种模式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环境治理的被动性,村民们捡垃圾、换商品蔚然成风。今年50岁的张学义农闲时捡了二十方废旧地膜,趁着天气好,他准备把这些废旧地膜装上车,拉到村上的垃圾回收点兑换商品。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张学义:这些地膜是我从收庄稼开始,到地头、山沟里捡来的,大约有20方,我准备拉到乡村垃圾回收点换新地膜,明年种庄稼的地膜就够了。
经过20几分钟的车程,张学义就来到了可利用垃圾回收点,经过测量,他的这一车废旧地膜可以兑换一卷新地膜。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张学义:拾了这些废地膜,换了这一卷新地膜,外面买的话要一百多呢,换了也很实惠。
据了解,废旧地膜不仅可以以旧换新,也可以按照每方60元的政策折价兑换商品。村民刘红林拉来的这一车废旧地膜,他准备兑换点生活用品。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刘红林:老板,我今天这些东西能换多少钱的东西?
小卖部老板李天明:78块钱的。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刘红林:78块钱,那我就换点生活用品。
小卖部老板李天明:可以。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刘红林:拿包洗衣粉。
除了废旧地膜,一些纸箱子、玻璃制品、塑料瓶等都可以拿来兑换商品,在赵家台村的可利用垃圾分类兑换点,每天都有村民前来兑换。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刘红林:这个政策真的好,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废旧地膜太多了,在地里也是垃圾,拉到这儿来还能换点钱,村子里环境改变了,不见废旧地膜了,废旧地膜拿来换钱了,以前的话到处都是,现在地里基本上没有废旧地膜了。
从6月份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兑换工作试点运营以来,上营乡赵家台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率达到90%以上,有效减少了废旧地膜随意弃置和环境污染,培养了村民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在改善和净化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村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上营乡赵家台村村民刘红林:大路上看到瓶子都可以捡,捡了可以拿到这里来换钱,都是很随便的,大家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
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兑换,这种模式对于上营乡这种旱作农业种植区来说,在环境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那么这些回收的垃圾又是如何实现资源化再利用的呢?
上营乡人大主席杨信:这些回收的地膜和可利用垃圾,我们主要是联系县上的仲录再生塑料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与他们签订了协议,他们不限数量进行拉运,拉运以后他们对废旧塑料进行加工,对一些纸板、废铁也实现了变废为宝,这一项工作从群众来说增加了收入,从社会效益来说减少了垃圾的污染。
为了更好的推行这种变废为宝的治理模式,方便村民兑换,上营乡还在窑坡、上营、墁坪、邓昌、好水、漆家沟等6个村,全面启动了可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兑换工作,目前,全乡可利用垃圾回收整治率达95%以上。
上营乡人大主席杨信:在今年,继续加大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争取达到98%回收率以上,同时围绕村社巷道的,目前环境卫生相对而言还有欠缺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把全域无垃圾工作向纵深推进。
lintaoguangdian
临洮手机台
更多精彩
唐晓明看望慰问柴生芳同志遗属
手工糕点
临洮年宵花,寓意着整年的幸福!
火树银花辞旧岁流光溢彩迎新春
年临洮县少儿春节晚会
“共筑中国梦·携手奔小康”临洮县年新春茶话团拜诗会
大家都为临洮这位85岁的老人点赞!听听他的故事……
新春佳节,来听听临洮人朴素的心愿!
果断收藏,游遍临洮的最全攻略!
临洮红旗丹霞风光,不一样的视觉震撼!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