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可《走长城》第四十站
临洮战国临秦长城游记(一)
“古尔邦”节放假,家人欲出外旅游,知我在走长城,便要同行体验。恰从包头秦长城归来,计划要走秦长城起始之地--临洮。大哥带儿子、孙子,我带儿子,一家五口刚好一车奔赴临洮。
侄子开车,要设定导航,问为什么是临洮?我笑答:小时候不好好念书,长大不读书看报观电视。小学课本中就有“秦长城起首于临洮(今岷县),绵延万余里,达于辽东”。《史记·蒙恬列传》中说:“秦以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此后,《淮南子》《水经注》也记载“筑长城起于临洮,至于碣石”。而秦长城起于岷县说最早见于唐朝李泰、萧德言所修的《括地志》:“秦陇西郡临洮县,即今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州西十二里。”
看到侄儿一脸蒙像,我继续道:年纪录片《望长城》看过没?那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体向世人公开了“秦长城起首于今临洮县城北”。前几年中央四台的《远方的家》“长城内外”有档节目《走进战国秦长城起首---临洮》。还有唐朝诗人汪遵在《长城》诗中“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你想想临洮在秦长城中的作用和知名度有多高啊。看到小辈们怪怪的望着我,我回过神来,哦,也不能怪他们,他们不注意长城方面的文化。
临洮距吴忠公里,是省会兰州的南大门,县城在兰州南80公里处,上京藏高速转连霍高速,穿兰州城进入兰海高速便到,车行6小时一路坦途开进临洮县城。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一年是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年),这是史书中有关战国秦长城的最早记录。而陇西郡辖有今临洮、渭源、陇西、通渭、天水等地,郡治狄道(今临洮)。早在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年),穆公用由余之谋向西征服,“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并设“县”、“道”管理,狄道便是其一。
《汉书》中说“县有蛮夷曰道”,今临洮一带在古代原本为狄人所居,古称狄道,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是全国知名的马家窑文化命名地、老子飞升地、战国秦长城西起首和貂蝉故里。临洮境内四山环抱,一水北流,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人文风情独特多样。
现在,临洮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自周安王18年(公元前年)建置狄道县,秦昭王27年(公元前年)始设陇西郡以来,一直为郡、州、道、府、县治所在地,民国十八年(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终于到向往已久的临洮了,脑中出现了《望长城》中主持人焦建成站在临洮长城上向观众激动地介绍长城起首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那一段的片头语至今萦绕在耳畔:一次一次地走近你,不知道我在你充满诗意身旁……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千年干戈化玉帛,烽烟散尽说沧桑。临洮,秦长城的起点,我来了。
因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洮河穿境而过,自古富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已显现代气息。又是多民族溶合的地区,民族美食很多,手抓香且比吴忠便宜三分之一,面食美味可口。饭足茶饱之后,便寻县城以北的新添乡南坪村杀王坡而去。
从临洮县城出发,来到县城北部的三十里铺附近。导航指引我们沿盘山公路而上,进入南坪村,村部前有一纪念修路石碑古色古迹,使人感觉此村文化底蕴深厚。院内一群人在下棋,知道我们为长城而来,非常热情,停棋指路。
按村民指点,行至田间地头,未见长城遗址,仔细寻找,在一高压输电铁塔下发现平放一块黑色石碑和标有长城的一个石牌。不敢确定,寻问田间收获土豆的农民。答:就在我们站立的地方。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秦长城起点——新添镇南坪村三十里敦的望儿咀、杀王坡。
望儿咀就在杀王坡上的一座高坡上,秦长城起首的第一个烽火台遗址就在这里,在过去平田整地时烽火台已被毁掉,再看铁塔周围,可以明显的看到夯土铸就的土层。长城东临深沟,北为大碧河,地势高峻险要。虽然已成平地,但站在这里,居高临下洮河平原,还是十分壮观。
洮河西边秦家堡附近的一个长城关口,与望儿咀隔河相望。望儿咀下面这个坡就是杀王坡,听说附近还有皇后沟。传说秦家堡现在的居民,就是守长城的后人。只听这些地名,就能感觉出秦长城在这里的故事是多么丰富。
为了解这段历史文化,主动参加土豆收集工作,边劳动边和村民聊起了地名的来历:相传,这里就是秦公子扶苏母亲面对西方,盼望儿子打仗胜利归来的地方。但是望眼欲穿的扶苏母亲,却没有等到儿子归来的消息,而是等来儿子死在洮河西边的营地的噩耗,从此,这位母亲从早到晚,一直等着盼望着自己的儿子归来,直到老去。
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个地方就叫望儿咀。每当晴空万里,昔日的太子寺就会映入人们的眼帘。听完这个悲凉的故事,我抬起头,目光沿着杀王坡越过洮河,凝视对面的秦家堡长城关口,这是一个让人产生无数遐想的地方啊!
仿佛看到一幅场景:黄昏时分,绯红的云霞,一朵朵一团团渲在西空的写意画上。一只孤鹤的影子,擦着夕阳的边儿,缓缓飞远,飞远,消失在天之头。夕阳将坠未坠,天边染出一片令人心驰的胭脂红和玫瑰紫。
一位母亲静静的站在高高的烽火台上,向西眺望,在熹微的暮光中,母亲松松的发髻闪着一点一点的反光,银耳环一闪一闪,素色的长裙被微风吹动,瑟瑟地舞。母爱,自古至今都是这么伟大,是永恒的人性之美啊!(待续)
同游:任可、自强不息、天、帆、佳维
年8月25日星期日
主编:初一的星星
编审:马礼
编辑/图片:李泽钊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