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汾河景区柴村桥-胜利桥段,也就是市民俗称的“湿地公园”,包含北涧河景观桥、迎客亭、三亩塘、芦苇荡等24处景点。该段景区按照人工湿地标准建造,不但风光秀美,更是汾河自我调节的秘密武器。“现在汾河沿线的鸟比以前明显多了,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鸟。”太原市民刘大爷每天都要到汾河景区晨练,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说,这几年汾河景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水域面积也越来越大,随处都能看见鸟的身影。
张晋峰摄太原汾河湿地公园始建于年10月。太原市汾河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侯刚表示,汾河景区在建设之初,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特意保留了原来汾河水域中的绿洲、鸟岛,作为水生生物、鸟类的栖息地。在汾河及其两岸大量植树、种草,保留沙洲、芦苇等,给各种鸟类提供了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人与动植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紫鹭、斑嘴鸭、花凫、翠鸟、白骨顶、红燕鸥、大苇莺等种鸟类生活在汾河景区内,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晨报记者梁耀华/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高秋生提供欢腾清澈的汾河水穿城而过,给太原城注入了灵气和秀美。都知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然好水也引得“稀客”至。
据统计,近年来,太原汾河景区的鸟类从最初常见的四五种增加至多种,其中有很多列入《世界濒危动物》。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等“稀客”也如约而至。尤其是太原汾河景区湿地更是成了“鸟友”们的天堂。
拍到鸟类稀客引以为傲
5月30日,摄影爱好者高秋生一早就来到太原汾河景区胜利桥北段的湿地公园,看看最近有什么鸟类光顾。今年62岁的高秋生从年开始喜欢上了拍摄各种鸟类。近两年来,高秋生在汾河景区拍摄到不少鸟类稀客,其中就有享有“鸟中大熊猫”美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及白尾海雕等,这自然成了他拍摄汾河鸟类的骄傲。“记得年11月底的一天,在太原北中环桥附近,我用高倍望远镜无意中看到一只中华秋沙鸭和十几只普通秋沙鸭在一起生活,为了抓拍到它,我在芦苇荡里蹲守了4天。”高秋生回忆,这只鸟特别机警,它总会和普通秋沙鸭一起出没,而且距离有七八十米远,没法拍摄。“为了更好地抓拍这只中华秋沙鸭,我连续4天凌晨都蹲在芦苇荡里。直到第四天,就在它游到距离我40米左右的距离时,终于抓拍到了它完美的身姿,或嬉戏追逐,或钻进水里捕食,或展翅飞翔……” 高秋生讲述拍鸟故事。晨报记者孟宪亨摄高秋生拍摄的这只中华秋沙鸭,有着墨绿色的凤头、红色的嘴,脑后冠羽散开,身披祥云似的羽毛,形态非常漂亮。高秋生说:“以往人们拍到的中华秋沙鸭都是雌雄成对出现,这次只有一只雄鸟,所以更珍贵”。据了解,中华秋沙鸭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多选择在清澈无污染、水流平缓的水域生活觅食,是检验水环境的标志物种。 就在今年年初,高秋生还在太原市南内环桥附近,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初见它,它正在高空盘旋,伺机捕食冻鱼,一个猛子下来,抓住了鱼,像一道闪电,动作快极了……”高秋生一边感叹一边迅速摁下快门,“这个体长近1米的家伙在汾河景区现身,说明汾河水质在不断好转。”往日鸟类稀客成了今日常客
“环境好了,鸟儿自然就多了。”高秋生说,最近在湿地公园栖息的鸟都属于留鸟,有夜鹭、苍鹭、凤头鸊鷉等,它们在这里筑巢、繁殖、孵化。“年我能拍到黑鹳的身影就很激动了。后来,随着生态逐渐恢复,我拍到了各种各样的迁徙鸟类、猛禽等,有大鵟、东方白鹳、红凖、鸬鹚等,来湿地公园的鸟类从过去的几种增加到百余种。特别是东方白鹳年首次出现在太原,充分说明咱们这里环境真是越来越好。”高秋生说。 和高秋生一样,被称为“鸟疯子”的太原摄影爱好者武杰民,在太原汾河沿线拍摄了近种鸟类照片,他特别自豪地说:“我把太原沿汾河周围公里都跑完了。看着环境越来越好,鸟儿越来越多,心情好得没话说。” 湿地公园保安吴师傅说:“现在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了,湿地公园内栽种了大量的柳树,还有芦苇丛、草等植物,加上一部分市民来放生,河道内鸟类的食物增多,每年4月份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鸟多了,拍鸟人也多了。”保护鸟类也是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鸟类,也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年2月8日,武杰民在湿地公园拍鸟时突然听到杂草间有鸟叫声,扒开草丛一看,居然是一只受伤的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大鸨。“当时,它弓着背,头压得很低,不能站立。”由于是冬天,武杰民害怕大鸨吃不到食物,所以买了各种各样的豆子以及玉米粒给它吃。 从年2月8日到3月28日,武杰民每天早晨和下午都会定点来喂食这只受伤的大鸨,“足足吃了一麻袋。”武杰民回忆说,当年3月28日,大鸨可以飞行了。武杰民联系了太原市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走的时候有些舍不得,毕竟自己养了近50天。后来,它看见我也不怕生了。”作为“鸟疯子”,武杰民有个目标,就是通过观鸟、拍鸟,把山西太原的野生鸟类做一个全面、系统的统计。 作为山西省野生动植物协会的一名野保志愿者,高秋生也用实际行动保护鸟类,用两年时间救助了一对儿暗绿秀眼儿。他用蜂蜜、奶粉和着玉米面把这对儿小鸟从最初的萎靡不振,喂食到飞走时的羽翼丰满,精神十足。每每提起这件事,高秋生特别知足。“从一开始怕我,到后来见了我还会主动鸣叫几声,特别像在和我打招呼!” 每年的春秋两季,高秋生还会带上保护大生态环境的宣传资料,从定襄县走到文水县一带,边拍照,边散发,以此带动更多的人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晨报记者高慧娟/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高秋生提供·end·编辑|王梦婕近期热门●山西立法!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或将处罚,拟罚款50至元●我省严厉打击非法制售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我省政务服务推进“只跑一次”便民措施●9月底前,我省将全覆盖式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新冠病毒检测我省面向社会实行预约,核酸检测每次收费不超过元/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