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王勇的时候,是在一个春天的午后。在兰州的一家茶馆中,他与友人正在聊各种木雕。柔和的光线里,他用手不时地比划着,像一位丹青高手正在忘情地描摹季节的画卷。我坐在木质椅子上,静静地听着他的雕刻人生。
每一个人的发展,与自己的爱好是分不开的,王勇与木头结缘还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年出生的王勇正当少年,却因家庭经济拮据而不得不辍学回家,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在那个木匠、泥瓦匠相当吃香的年代,王勇也选择了拜师去做一个木工。“我与木头是有缘分的,虽然当时是迫于生计。”王勇说,“那时的木匠师傅也会一些雕刻,所以除了平时做木活儿以外,我也接触到了一些雕刻入门的东西。”
当然,一个人的成长,与自己的家庭是密不可分的。从小受父亲影响,王勇就很热爱绘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甘谷华夏古建筑艺术公司的木雕艺人何遂保,开始接触了真正意义上的木雕。”木雕是一定要有绘画功底的,王勇的世界顿时焕然一新,原来自己赖以生存的手艺也可以与心中的梦想相结合,原来木头也可以雕刻出如此美轮美奂精致迷人的艺术品。
说行动就行动,年,王勇去了福州市长乐县,学习南方木雕技艺。年底,王勇被中国知名的古建公司“福州东方古建公司”选中,出国去马来西亚新山市修复柔佛古庙。“那时出国很不容易,当时我是负责雕刻和木工,能有这样的机会出去,既能工作赚钱,又能学习磨练技艺,对我来说特别的幸运。”说起这件事,王勇憨厚而自豪地笑了。
经过两年的历练,让王勇的眼界与技艺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作为一个甘谷人,他最终的选择是将甘谷木雕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二十多年间,王勇不断地学习、沉淀与创作,将自身特色融入甘谷木雕,使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灵气与吸引力。年11月,甘谷木雕列入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勇成为甘谷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他创作的《花轿》《扇面》被评为全国木雕工艺银奖;《八仙》《二龙戏珠》获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美工雕刻第二名。年,王勇被甘肃省文化厅、人社厅评定为具备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副高级职称资格。年,在第十四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上,王勇获得的创作创新与制作技艺一二等奖有四个。
一个好的木雕艺人,会根据木头的不同材质、纹理与色泽,用最恰当的雕刻方式和设计来赋予这块木头崭新的生命。正是这种独具匠心的传承精神和对木雕的深厚感情,让王勇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甘谷,许多著名的寺庙和重要建筑上的木雕都是邀请王勇来雕刻的。不仅如此,王勇雕刻的作品也在山西五台山、湖北武当山、兰州白云观、西宁土楼观等地都有精彩呈现。他的木雕作品还行销山西、江西、广东、浙江、山东等二十多个省市。
谈及木雕生活,王勇聊到了专注。“不管是做一个木雕艺人,还是做其他的手艺,只要是手艺人都得专注。我在雕刻的时候经常会忘掉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有好的创作和好的作品。”目前,王勇主要的创作领域是神像、家具和庙宇古建,问及他最喜欢做哪一部分,王勇笑道:“最喜欢做庙宇建筑。因为做出来的效果明显,气势也很足,我喜欢有很大表现力的东西。”这几年,王勇收了十几个徒弟,有的在本地,有的在外地。王勇说:“我女儿现在也在学。只有代代相传,才有世世经典。”
柔和的光线里,甘谷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勇还在聊自己的雕刻人生,一脸的专注和虔诚。我突然想起了网上流传的一段话:“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王勇的故事,也是光阴的故事,岁月的故事。时光无情地流逝,那就做个匠人吧,去雕刻那时光。以梦为马,与木为伴,以刀代笔,一生无憾。
非遗传承人展播
花儿(临洮花儿会)之周仕芳
周仕芳,女,58岁,甘肃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农民,著名的花儿歌手。多年来,她参加全省每个重要的“花儿会”,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花儿演唱比赛,并且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多年来,在她的努力下,临洮花儿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她已被列为临洮花儿会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