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秘密大唐阅的不是兵

开元十二年,夏,玉门关

大唐的一场沙场点兵终于结束。

王昌龄抬头看了看天。云,一朵挨着一朵。王昌龄知道,要和玉门关作别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王昌龄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年前。。。

圣旨:

命王昌龄用诗来描写点兵!

斗转星移,王昌龄写了整整一年。

发表于初来时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发表于去年冬天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边塞诗原不是王昌龄的长项。

边塞诗,太多人写了。大才子曹植写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连流氓一般的刘邦都写过,

大风起兮云飞扬,

我与项羽垒砖墙。

这些牛逼闪闪的句子,就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王昌龄的头顶。“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是不行的。出来当差,必须交出秘书省满意的文本。

沙场点兵规则

三天一小练,五天一大练;

次次不相同,次次有调整。

王昌龄慢慢适应了根据演练的内容,写出相应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写出相应的“战城南、死郭北”。

慢慢适应的,还有生活。而生活,只有写诗。

发表于沙场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五言写到了七言,从律诗写到了绝句,从《出塞曲》写到了《从军行》。写到得意处,王昌龄哼起大唐的流行曲:

窗外,士兵高声操练着沙场点兵的每一个细节:

特种作战马匹群,敬礼!

综合保障马匹群,敬礼!

战略打击马匹群,敬礼!

如果不是一个人的出现,王昌龄会这样一直纯粹地把诗写下去。

这个人,就是李翰林——李白!

秘书省官员:

沙场点兵,程序又改了,

要强调沙场就是战场,战场打胜仗、能杀敌是根本。

写吧,一会儿,我审。不懂的,你可以和李翰林一起商量。

每天一首,每首不重样。

每首都是临时改,每首都是紧急任务。

王昌龄心里暗暗骂了一句,又改之,呜呼,吾操也!

还写什么呢?王昌龄坐下,

看了看窗外的黄沙,看了看辕门,郑重地写下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以报生擒土谷浑。

王昌龄写完,仔细端详,自鸣得意。

忽听身后传来舞剑声。李白不知何时回到了帐中,

抡着大宝剑,气喘吁吁,一边舞,一边念念有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昌龄不禁暗暗佩服

李白放下剑,找了一驾废旧的马鞍,

高举过头顶,举起来放下,再举起来再放下,转脸道

“老弟,写诗就像锻炼,要放松,

你不能什么都写,要把最有用的字,用到最关键的地方。”

王昌龄静静地听李白装逼下去。

“沙场点兵,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

还是要给吐蕃看,给鲜卑看,

但你又不能写得太露骨,不能让人看出是针对吐谷浑。

你要把吐谷浑宰了,游戏就结束了,还有什么好玩?

这就是陛下的心思。你只有懂得陛下的心思,你才是合格的诗人。

李白放下马鞍,拉着床腿一边做深蹲,一边朝王昌龄笑着说,

“小伙子,要懂得陛下的选择,看你面善,

给你一本省力气的藏头诗写作秘笈。”

王昌龄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如天雷轰顶,一口鲜血吐在地上,

心中又犹如万顷草原,瞬间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过,

果然好诗啊,好诗!!!

印在洞朗强弩末,

度江将士着征衣。

必能使尔知天命,

败马号鸣向天悲。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与项羽垒砖墙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癫疯病
北京中科医院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taozx.com/ltxxw/39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