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珩,字佩珩,甘肃天水蒲甸村人。以文士宰县,而在官职浅,未尽其才以去。珩勤学,午日食角取蘸砚池中啖之,至尽目方视书,不觉也。顺治辛丑(年)十八年三甲第二百八十三名进士。成进士,授广西藤县知县,奖善惩奸,有名干声。时吴三桂逆节已著,珩方谋引退,会丁外艰讣至,而兵已起,事平乃得归,遂潜居不复出。碑文载:清进士刑部观政蒲珩墓在县城西南十里赤峪东山巅。
甘肃天水三阳川蒲甸村(注:以上蒲甸村,在清代隶属于秦安县南乡,又名蒲家甸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蒲家甸子村划归天水县管辖,今属天水市麦积区三阳川中滩镇。)建有“进士第”一座,占地0.8亩。庭院门头匾额早为“进士第”,现为党亭华题写“水石清华”。门内两侧环抱抄手游廊,古乐队伍,礼敬宾客,迎进送出。门迎影壁一座,上挂“进士第”木匾一副。北进内院为垂花门,木雕垂花倒悬门额两侧,上为宫殿式小屋顶,院有古建数座,两层小楼阁一栋。庭院对面自有花园一座,占地十余亩,遍种各类花草树木,蓊蔚洇润,景色旖旎,甚为秀美。
蒲耀新,字燃青(据诗集《晚香轩存稿》载,蒲耀新其字“燃青”),清代嘉庆年间甘肃天水秦安县举人。据清道光《秦安县志?选举》载:蒲耀新曾著有诗文集《晚香轩存稿》,封面如下。又据《蒲氏春秋·近现代甘肃天水蒲氏名人录》载:蒲耀新,甘肃天水蒲甸村人,乾隆五十一年出生(公元年)出生,嘉庆丙子(公元年)科举人。曾主讲定西市通渭县凤山书院,是一位诗人颇具才情的诗人。蒲生新,宇易甫,寅轩,蒲耀新弟,排行老三,甘肃天水蒲甸村人,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年)出生。嘉庆戊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年)恩科举人,尽管在清道光《秦安县志》不见其记载,但数十年后,清光绪《秦州直隶州志》有详载。曾任临洮、岷县教谕,道光二十八年(公元年)卒,寿60岁。
该版本《直隶秦州新志》成书于乾隆年间,由费廷珍主纂,胡釴纂修,乾隆二十九年完稿。全志共12卷,分类有沿革、山水、建置、食货、武备、风俗、官师、选举、名宦、人物、艺文、杂记,以及补遗。
据族谱记载和口耳相传,蒲耀新30岁中举之后,屡考进士不第,道光十九年(公元年)正月,53岁的蒲耀新任泾州(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学正,道光二十四年(公元年)九月,58岁的蒲耀新调安西州(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训导,一生从事教学工作。咸丰元年(年)秋,65岁的蒲耀新将平生所写的诗歌刊刻付梓,书名曰《晚香轩存稿》,分上、下两册,上册曰《馆塾》,系蒲耀新嘉庆丙子科中举前后在担任塾师时所作的诗文;下册曰《宦游》,其诗文主要是他在平凉泾川任职学正、酒泉瓜州任职训导期间所做。根据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载:蒲耀新在《晚香轩存稿》书中附刻其弟蒲生新《寅轩遗稿》诗作一卷,共5首。(北京古籍出版社,年版,著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包括套装共3册,对现存清人诗文集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著录余人的余种别集。所收录的每一部诗文集,均说明其卷数、版本、作者小传、主要内容及收藏单位或私家收藏者。根据柯愈春在《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点评来看,蒲耀新之诗,行文清新平淡,字里行间朴实无华,不刻意掩饰,自然流露出浓郁的感情。晚年的蒲耀新,曾在家乡甘肃天水设馆教书,以谋生计。其弟蒲生新和通渭县蒲家坪蒲捧扬都曾主讲通渭凤山书院(注:蒲捧扬(—)字荣皆,原名捧阳。清光绪二十三年(年)丁酉科,14岁考中举人。今通渭县李家店乡蒲家坪人,曾主讲通渭寿名书院、凤山书院,详情见《蒲氏春秋》),有蒲耀新作《怀舍弟易甫主讲通渭》诗文为证:秦山高绝迹,今作望兄冈。渭水清无极,今作跂予杭。相期功名就,聚首慰高堂。琐琐衣食计,乃教雁分行。一在渭之南,一在陇之阳。相违新阳岭,家乃在中央。嗟我白发老,寸心两处望。望我知我荡,脱略少检防。望汝知汝弱,拘迂未通方。性情不相假,均足累慈肠。如此百忧集,何时来谂捋?道光二十四年、公元年9月,58岁的蒲耀新调安西州(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训导,留下诗文《塞风行》,全诗如下:
《塞风行》
昨夜危山狂虎啸,山灵闻之掀髯笑。
拔木駈虎山下去,百里以外来咆哮。
走沙扬尘眩青冥,举袂障目头不掉。
只道猛虎欲咥人,谁知风力如此暴。
吁嗟大块喷噫气,胡不为薰为和平。
泛兰转蕙清且爽,慰彼黎庶条不鸣。
忍为謔浪恣諠号,逞凶肆虐吼匉訇。
我闻塞外多妖氛,不堪重续大风歌。
惟期帝梦来吹垢,到处人从华胥过。
岂是荒徼绝版籍,殊风遂尔赦么魔。
风伯有神听我语,立静狂獗澄海波。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