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三国文化之七——
渭源云盘岭
诸葛亮病逝后,蜀汉大将姜维为实现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愿望,七出陇右,连年转战于陇蜀之间。魏蜀对峙数十年,《三国演义》中声名赫赫的姜维九伐中原,大部分战役是围绕在洮河流域进行。
一
临洮岳麓山上的姜维墩
距离兰州百公里的临洮县,有一处名为姜维墩的三国古迹遗存。
姜维墩就在临洮城外的岳麓山山顶上。山虽不很高峻,但人文却蔚然,山上不仅有姜维墩,也有为纪念明代杨继盛(杨继盛被誉为“明朝第一硬汉”,因弹劾严嵩而被诬陷下狱)而修建的椒山祠,据说那副传诵了数百年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就是杨继盛在岳麓山上的超然书院所写。
岳麓山顶,一座仿汉代的二层建筑,大门上镌刻着“蜀汉姜维点将台”几个字,点将台二层的小门有匾额上书“姜维墩”三字。进入院落,沿台阶而上,顶上是一个平台,向四周眺望,城池的全境及方圆数十里情形尽收眼底,远处洮河泛着粼粼波光潺湲流过。
被包裹住的昔日墩台系黄土夯筑,南北长22米,东西宽14米,高约10米,这里曾出土秦汉砖瓦及铁戟、铁甲等遗物。
延熙十八年(公元年)深秋。姜维又一次提兵出蜀。
战前他就放风将兵分三路,向陇右并进,忽悠魏兵四处布防。待到魏军兵力分散的目的达到,战端即开。此时魏国长期驻守陇右的名将郭淮已病死,姜维没有了对手,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姜维与夏侯霸带兵数万穿越现在的陇南境内,至枹罕(今临夏),紧接着蜀军出康乐,逼狄道(今临洮),在洮河南畔,与背水为阵的魏雍州刺史王经所统帅的强兵劲旅展开激战。
《三国演义》连环画
在故关(在今临洮县城北的洮河西岸),姜维指挥蜀军,一举歼灭魏军数万,围困了狄道孤城,使得魏国上下震怖,是他戎马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二
渭源云盘岭
故关大捷之后,姜维又在渭源云盘岭设伏,围点打援,准备歼灭由上邽(天水境内)而来的魏国援军。
无奈此次奇谋却最终成空,究竟能够看破它的又是何人?
渭源云盘岭就在五竹镇东北方向3公里处,远看是一片坡度陡峭,赭红色岩的山岭。在百丈的危崖险岩上,竟然有几座开凿石洞,洞口还有古代凭空垒砌的木质建筑。据当地人说,这座石窟俗称云盘寺,它创建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云盘寺石窟
云盘寺的悬崖下生长着许多白桦树,沿着遍生茅草的陡坡,从只容一人勉强通过的山道上山。山顶之上乃一开阔台地,开辟着大片的农田,还残存着一段堡寨的残墙。
遥想当年,一身戎装的姜维伫立于云盘岭上,眉头紧缩,捋须长考……
云盘岭幽邃的山谷,参天的古木深可隐兵,它的山口有如咽喉可扼,而魏兵所来的五竹川却是一马平川,无险可据。
一支远道而来的疲惫之旅,遭到以逸待劳的伏兵猛击,还不是羊入虎口……
云盘岭上是绝佳的伏兵之地
云盘岭俯瞰五竹的川地
三
然而姜维设伏苦等三日,那支由上邽来五竹川的魏军却始终踪影皆无。
看穿姜维用意的正是魏军的统帅陈泰。
在渭源,魏军在陈泰主持下召开了一次前敌军事会议。部将邓艾此时谋略尚显稚嫩,他分析陇右战事局面已然崩坏,“蝮蛇蛰手,而壮士当断腕”自救,不如“失小全大”,退兵以“割险自保”,这种放弃陇右的退避策略,帐下诸将是纷纷附和。
陈泰大手一挥,平息了部将们的争论。他认为陇右绝不可弃,姜维远军而来,早已粮谷不继,攻城器械不多,狄道城绝不会轻易失守,时间一长,蜀军将不战而走。
他表现出超强的决断力:“遂进军,度高城岭,潜形,夜至狄道。”
《三国志》中陈泰上演夜奔的高城岭,现在叫关山。
关山上秦长城沿山脊而东,在山上设有关隘,故而古称高城岭。关山附近峡深谷险大军难以通过。所谓“行险道者兵必危”。
陈泰却选择了强犯兵家大忌,率兵潜行,夜度高城岭。
渭源关山,古称高城岭
当然为迷惑蜀军,他也做足了诈走南麓云盘岭的功课。如果姜维不是在云盘岭,而是在高城岭伏下大军,陈泰恐怕也只有俯首就擒了。
四
姜维闻知陈泰已率军夜度高城岭时,已经迟误了好多时辰,他认定魏军中有“奇变宿谋”者,暗自惊叹不已。
姜维随机应变,挥兵从南向北朝东峪沟出击,掩杀陈泰之军,予以了重创。
但陈泰夜度关山抢援狄道毕竟成功了。
当夜在狄道城东南的山峦之上,陈泰命令兵士鼓角长鸣,点起一堆堆篝火,狄道城里的魏军一看援兵到了,个个是精神振奋。
此时蜀军面临着被魏军夹击的危险,姜维再有武侯传承,也胜算无几。
姜维无奈退兵,他“占断凉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据关陇之险”的战略谋划由此落空。
这就像一场惊天赌局——姜维算是个中高手,却虚在赌资薄弱,赢得起输不起,没有十足把握,不敢孤注一掷。而陈泰有如资金雄厚的赌场庄家,赢得起也输得起,但却技不如人。庄家能用巨注唬退姜维这位小赌辄赢的闲家,陈泰怎能不以手加额,连呼庆幸?
姜维此行三战三胜,得了许多彩头,但最终空手而归;陈泰损兵折将,大折本金,却不胜而胜。
姜维一声浩叹,他此时大概还不会想到,陈泰部将里那个名叫邓艾的人,终将在几年后崛起,成为他和蜀汉不共戴天的死敌。
文·图|奔流新闻记者刘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