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妮是谁?
以前,王海妮是个默默无闻的人,在省文联按部就班地上着班;可今年3月31日,王海妮“出名”了:受到汪洋副总理的亲切接见和表扬。
对于一个普通工作人员来说,受到汪洋副总理的接见和表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一切还得从年7月说起。
“嫁”到高庙村就是高庙人
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作为对口联系的贫困村之一,临洮县八里铺镇高庙村与省文联“结了亲”。高庙村地处干旱山区,距县城9公里,平均海拔米,境内沟壑纵横,土壤贫瘠,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全村以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和养羊为主。年7月,王海妮被选派为高庙村第一书记,按她的话讲,省文联把她“嫁”到了高庙村。
到了高庙村,王海妮就想做个实实在在的高庙人。可对王海妮来讲,农村的一切都是“一头雾水”。
怎么办?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一双急于发现的眼睛,王海妮穿梭在高庙村的街巷里弄,走访群众、老党员、致富带头人……哪里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民情民意,就往哪里“钻”;再同村支部委员、党员群众代表座谈,“近中远”三期脱贫目标蓝图就渐渐浮出水面了。
蓝图好绘,实现可没那么简单。如果“输血”,只能救急,救不了穷;更何况自己一介职员,也没多少“血”可“输”。
做个高庙人还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呢。可,来了,总不能被“吓跑”吧,王海妮丢不起这个人。
前思后想,不是还有“娘家人”吗?
王海妮琢磨,如果把自身优势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把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结合起来,把文艺创作和扶贫攻坚结合起来,岂不是好主意?
她同大伙确定了“村里需要什么就全力帮什么,脱贫需要什么就一心做什么”的帮扶原则,把促进产业发展、提高造血功能作为重点,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对高庙村进行考察论证,通过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整村优势。
斥资35万元的文化广场落成;
硬化8.7公里及沙化7.8公里的道路建设完工;
户自来水入户;
家家户户撤掉神符,挂上了名家书写的中堂、摄影家拍摄的全家福;
八里铺镇